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一)
安徽财经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什么是审核评估?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 “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2013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级以上结论的高等学校,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旨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促进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审核评估强调国家利益与学校利益相结合,重在为学校“把脉”,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与上轮评估的不同点:
1.不设统一标准:重点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2.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低重心、常态化;
3.突出参与学校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
4.强调以评促建,注重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充分利用教学运行基本信息及其数据库,保证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6.评估中专家分工可有侧重,但要求对评估范围全覆盖;
7.办学特色是对评估范围之外、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工作的补充,是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评估开放性的体现,但没有加分之说;
8.评估结论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达成度的说明与写实性评价,但没有分等之说;
9.评估结论的反馈是以问题为主;
10.本轮评估是审核评估(说明),上一轮评估是水平评估(优选)和合格评估(达标);专业认证属合格评估(达标)。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审核评估指导思想:“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审核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审核评估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确立适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中心地位上,二者都需要学校从思想上正确理解办学定位、教学地位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则需要学校建立健全条件支撑机制、管理制度、监督与评价体系等,从制度层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保障。
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主体性原则
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目标性原则
强调目标导向性,关注学校自身目标的确立、保障、达成与改进情况。
(三)多样性原则
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克服同质化,体现了分类指导、鼓励办出特色这一理念。
(四)发展性原则
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实证性原则
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做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
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有哪些?
重点考察“四个度”,一是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四个度”构成了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估思路,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通过考察学校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培养输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价。
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依据
办学定位
把学校建设成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优势突出,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民主开放;贡献社会。
办学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特色兴校,坚持人才强校,坚持改革开放。
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依据:
一是学校办学58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和底蕴。
二是优化安徽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和结构,提高和强化全国财经类高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需要。
三是满足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性财经类人才的需要。
本期编辑
策划 | 安财新媒体工作室
责编 | 梁亭玉
校对 | 池雨涵 唐林君
投稿邮箱:acxmtgzs@126.com